当前位置: 首页 >资讯 >业界要闻

管窥寿险半年罚单:详解监管重点关注哪些违规行为

304 网络整理 来源: 亲民保 2023-09-22 15:40:14

“罚单”,显然也是近两年保险行业转型,市场秩序重塑过程中的热点词汇。尤其是对转型中的寿险行业而言,合规经营、销售适当性、风险防控等愈发成为新阶段企业经营的底线。

根据完全统计, 2023上半年涉及保险机构的罚单总数为509张,被罚总金额约10829.8万元。其中,寿险公司累计被罚金额约为5337万元,罚单数量共计257张。相比之下,2022年上半年,寿险公司累计被罚金额约为4619万元,罚单数量共计465张。

这意味着,2023年上半年寿险罚单平均罚额大幅提升,监管态势趋严。相对数千万元罚款等数字本身,我们更为关注罚单背后的原因,因为什么而罚,哪些可以避免,哪些领域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灾区。

如在各色罚单中,我们常见:“改进管理方式”、“完善监管机制”、“明确备案流程”、“规范产品报备”、“加强信息披露”、“提高经营风险控制能力”、“人力清虚”、“提质增效”等高频词汇。

通过对这些高频词汇和罚单的梳理,或许对市场经营主体更有意义。

大公司陷代理人快速下滑后的遗祸

凸显快速转换中的不适应

纵观2023年上半年开出的罚单,寿险公司违规重点内容和2022年上半年有一致的地方,也有不一致的地方。

2022年上半年,寿险公司违规出现频次最高的处罚事由包括财务、业务数据不真实,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,欺骗投保人,未严格执行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、保险费率等。

2023年上半年,除了财务数据虚假、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利益、未严格执行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,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识别义务、内控制度不健全、登记/备案违规等成为新的违规方向。

如2022年上半年罚款总额为520.3万元,位居寿险公司罚单榜的某大型头部寿险公司,在2023年上半年以1369.6万元罚款居于寿险罚单榜首位置,罚款总额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。

据偿付能力报告,2023年上半年这家公司一共受到了49项监管处罚,涉及给予或者承诺给予投保人、被保险人合同约定以外其他利益的行为;欺骗投保人;编制虚假业务财务资料等就有30多件。

比如,2023年上半年,这家公司天津分公司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其他利益、财务资料不真实的行为,被罚款49万元。

再如第二名的某大型非上市寿险公司,2023年上半年罚款总额为575万元。和去年上半年214.1万元的罚款总额相比,也翻了一倍多。涉及的问题包括“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谋取不当利益”、“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条款费率”、“财务业务数据不真实”等。

排名第三的也是家大型头部寿险公司,罚款总额463.8万元,不过比起其去年上半年的1156.4万元,罚额降幅接近三分之二。

如是可以看出这相当程度上与销售队伍有关,联想过去两年代理人队伍的快速下滑,和各色灰色、黑色退保产业的兴起,代理人渠道本就十分艰难,各色KPI之下个中举措即可理解。拥有庞大代理人队伍的各大头部公司,尚在转换适应中。

上半年四张大额罚单压身

个险一直都是重灾区

事实上,个险渠道一直是违规的重灾区,代理人管理违规的问题在20多家公司身上都有所体现,一众中资外资的大小险企等都涉及代理人管理违规,包括未按规定进行代理人执业登记和注销、诱导保险代理人进行违背诚信义务的活动、个人保险代理人虚构中介业务套取费用等。

这一点在大额方面也有所呈现:2023年上半年大额罚单仅寿险行业就有4笔超200万元的大额罚单,被罚金额合计为1522.5万元,接近寿险公司罚款总额的四分之一。去年全行业才有三张超百万罚单。

4张大额罚单的主要违规事实包括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、未按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、聘任不合格的任职人员等。

其中,2023年上半年最大一单处罚来自另一家头部寿险公司的800万元罚单。该笔罚单和2022年上半年其最大一单处罚一样,二者均涉及未按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,违反《反洗钱法》。

可见,违反《反洗钱法》相关行为,一直都是监管关注的核心问题,值得所有寿险公司警惕。

多家外资险企上榜

近20家合计被罚千万元

外资险企一直都有着市场好学生形象。但据不完全统计,2023年上半年有约20家外资险企被罚,总罚额近千万元。

其中,某中小外资寿险公司成为2023年上半年合资公司中的焦点。2023年一季度,这家公司因为十项违规行为,相关公司及高管计被罚超310万元。由此,其揽获2023年一季度单笔最大罚单,同时也是2023年上半年外资险企最大罚单。

这家公司的10项违规包括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费率、对保险条款内容和服务等做引人误解的宣传、不具备条件经营健康保险业务、保险资金未独立运作等,这些问题也是国内其他保险公司的通病,值得行业反省。时任总经理,也被罚。

细看各家外资寿险公司的被罚情况,也可以看到一些共性问题,包括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违规、财务数据不真实、代理人管理违规等。

在涉及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违规方面,多家公司遭遇的问题都是未按规定识别客户身份违规,且都是批量客户违规。

人司并罚增多

加强对负责人的追责

新式违规现象值得关注

寿险行业处罚也出现了一些现象值得关注:从处罚对象来看,监管处罚对象除了公司,针对相关人士的处罚开始增多。

2023年上半年人司并罚的罚额占到了总罚额的34%。比如,在上半年的最大罚单中,央行上海分行不只给予800万元罚款,还对这家企业1位市场总监和2位合规负责人兼首席风险官共计处罚了9.25万元。

往昔较少出现的罚单,也开始陆续出现。

比如,在处理客诉方面,一家外资公司存在“未认真处理保险投诉,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”;在培训方面,一中支公司存在“内部培训材料与对应保险产品条款规定不一致”情况;

在人员聘用方面,还出现了 “聘用劳务外包人员实际履行支公司主要负责人职务”问题;.甚至还有“部分投资管理人选聘未经董事会决策程序确定”问题等。

值得注意的还有,在保险业本身行业问题之外,监管处罚正在越来越关注保险公司的消防问题和环保问题。

比如,在上半年,一家营销服务部因为未设置排烟设施,消防 设施、器材配置、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、行业标,被处罚1.5万元。而另一家公司则因为超标排放油烟问题,受到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局罚款5000元行政处罚。


猜您喜欢
保险代理人 更多>>